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完成的3个项目均获得优秀,优秀率达100%。

更多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介绍如下:
服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械工程专业建设
● 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围绕人才培养的“新素养”,强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表达沟通/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 围绕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新结构”,研究重塑一个以强学科基础和跨专业知识为特色,上接学科前沿、下接产业需求,能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不断实现自我动态调整和完善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帮助学生构建问题空间,夯实理论基础,强调实践教学,增强系统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 围绕教与学的“新方法”,在教与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和自由,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依托学科优势,面向“电气化+”,重构电气工程本科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
● 构建“知识、技能、意识”协同整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兴趣创思维、工程强实训、学习研究化”思维开设了《创客训练营》《工程综合训练》《科学研究训练》等系列综合性实践课程,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 营造“电气化+”背景下实践平台和工程实践环境。依托学科优势,以“科学主导、实践驱动”工程教育理念,鼓励科学创新和自由实践,创建“学生想创就创,教师想改就改”的全开放研究型实践环境,实现课内外、校内外多教育元素协同实践育人。
● 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发展框架,完善OBE成果导向的质量监控闭环体系。以OBE成果导向为指导,细化工程实践能力多维度评价标准,以工程实践能力发展框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实践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光电信息学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以培养光电信息学科“应用型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依托A+学科资源和“武汉∙中国光谷”产业优势,以大学生公共项目实验室为纽带,有机整合3个国家级研究平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校级实验平台、20个学院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6个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科教产协同构建大学生协同育人创新平台。
● 通过引进、培养、灵活双聘等方式,建立了一支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的高层次、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 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实施自主研究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新方法,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积极开展多种模式国际化协同办学。

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工作,并于2018年公布了612个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本次教育部组织开展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工作中,共有589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